这场比赛的控球率达到恐怖的77%,射门15比0的数据简直不像同等级对抗——黎巴嫩姑娘们甚至没能在我们禁区里完成哪怕一次触球。
但更惊人的数字来自朝鲜队,他们在同一时间打出了11-0的夸张比分,小组赛三场轰进36球且一球未失。
首战6-0叙利亚就像热身,次轮7-0柬埔寨算开胃菜,末轮8-0黎巴嫩才是正餐。
18岁的上海小囡卢家玉三场轰进6球,对阵黎巴嫩时那记头球冲顶直接把对方门将钉在原地。
中场核心郑璐的低射像装了GPS,1米72的刘玲把后卫撞得东倒西歪时活像个女版维埃里。
这支球队的恐怖之处在于——21个进球来自9个不同球员,连门将刘晨的大脚都成了助攻利器。
对阵尼泊尔的比赛里,前锋朴玉伊开场3分钟就破门,15分钟内完成帽子戏法。
这个国家队实行8小时集训制,IM电竞姑娘们早上5点就开始跑步,下午加练头球时要在沙坑里连续起跳200次。她们的体能教练金哲秀有句名言:如果90分钟比赛结束你还能走路,说明训练量不够。这种魔鬼式训练造就的成果就是——小组赛三场打进36球,平均每4分钟就改写一次比分牌。
日本队的屠杀来得更精致。对伊朗的11个进球里有7个是团队配合破门,最小的球员西野梨奈才16岁,但她的外脚背传球像用尺子量过。这些姑娘从小在J联赛梯队打磨技术,每周要看完5场欧洲联赛录像。主教练小林由纪的训练课上,20分钟内连续50脚传递不失误才算达标。这种变态级要求换来的,是她们对伊朗队时81%的传球成功率。
当韩国6-1击败孟加拉时,这个比分居然显得温和起来。但戏剧性在于,孟加拉靠着其他组的惨案躺进决赛圈——黎巴嫩被中国灌了8球后净胜球暴跌,让只输5个的孟加拉捡漏成功。这群姑娘大部分是大学生兼职踢球,队长法蒂玛白天还在达卡大学上微积分课。她们的更衣室标语是我们为1%的可能付出100%努力,结果线%的奇迹。
澳大利亚女足在C组制造了另一个惨案。10-0血洗巴勒斯坦的比赛中,身高1米85的中锋艾米莉·格勒一个人就打进4球。这帮姑娘从小在男子联赛里摸爬滚打,对抗强度堪比橄榄球队训练。有个细节很说明问题——她们赛前热身要完成20组30米冲刺跑,心率必须达到190以上才被允许上场。
越南队算是第二档次里的亮点。2-1险胜印尼的比赛里,17岁的阮氏清全场跑动距离达到11.3公里,这个数据甚至超过英超联赛平均水平。她们的青训基地建在芒街的山里,每天早上4点就开始训练,为的是避开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。这种近乎自虐的坚持换来了史上第二次晋级U20亚洲杯的机会。
泰国作为东道主自动晋级,但这支球队的备战方式绝对硬核。18岁门将素帕玛为了练反应速度,每天要面对200次点球特训。她们的教练组甚至从电竞战队借来视觉训练系统——就是那种用高速闪动的数字来锻炼动态视力的黑科技。
伊朗女足虽然被日本灌了11球,但能组队参赛已是突破。这些姑娘训练时要戴着头巾跑动,守门员装备里必须加穿长裤。她们最好的球场是德黑兰一所大学的田径场改造的,场边永远站着十几个戴墨镜的监委会成员。
赛场边的数据统计板暴露了残酷现实:中国对黎巴嫩之战的跑动距离对比是112km对82km,朝鲜对尼泊尔的冲刺次数是147对36。日本队11个进球平均只用5脚传递,澳大利亚10个进球里有8个来自定位球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青训体系、营养保障、医疗支持的全方位碾压。
朝鲜队的三场小组赛只换了5个人,因为教练金光哲相信主力就该踢满90分钟。日本队则正好相反,每场要轮换8名以上球员——她们的替补席坐着J联赛最佳新人山本萌。中国队介于两者之间,但王军教练有个铁律:每场比赛必须用完5个换人名额,要让所有人记住为国出征的感觉。
球探报告显示,中国队的卢家玉争顶成功率达到89%,这个数据在男足都算顶尖水平。朝鲜前锋朴玉伊的30米冲刺仅用3.91秒,比多数男球员还快。日本队西野梨奈的传球成功率92%,比很多欧洲顶级联赛中场还稳定。这些恐怖的身体素质背后,是每周60小时起步的专业训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